不能回避的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确实存在一些内生的问题,如协调机制差、监管真空、监管寻租等,但是在总体上,我国时下机构分立的监管体制还是比较适应国情的制度选择,本次金融危机的考验就是一个事实胜于雄辩的证明。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会导致其他社会融资市场泛滥,如影子银行盛行,整个社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投资欲望减弱,并导致经济增长恶化。但长期的效果如何,还得看央行未来货币政策变化、商业银行对央行降息的反应、及不可持续的中国楼市泡沫在什么时候破灭。
因为只要房价重新上涨,既有了土地财政,也有了银行优质资产,更不会触动中国官僚体系的根本利益。但是,社会融资成本反升。第二要义是激活国内股市。因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不需要对经济采取强刺激措施,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不会改变。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互联网金融的激烈竞争及政策性的压缩),国内银行是否有动力让出其利润来降低融资成本,是否会恢复信贷中介功能,目前是相当不确定的。
在他们看来,如果能够救出危机中的中国楼市,既可让中国经济重新踏上快速增长之路,也可化解当前中国地方政府一系列严重的财政危机,及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也可隐藏起来。对于外资行来说,市场都知道他们是为利而来,再加上经常出现内幕交易(这次中国央行降息之前中国股市之异动,有可能与内幕交易有关),其言论只能听听而已。第三,作好十三五、十四五以及十年以后的产业战略安排,明确新常态下金融服务于什么。
为此,我们需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在深化金融改革过程中,坚持改革和开放的方法论。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改革已被放在2015年重中之重的位置,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资本市场股票发行注册制等方面改革将依次展开。对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一旦出现金融危机,我们的民族复兴进程必定中断,没人能救得起我们。对美国来说,其投资银行制度在采用和激励新技术方面具有巨大推动力,但经常会有脱离实体经济而泡沫化的倾向,因此带来愈发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要想实现无金融危机的增长,我们未来十年内必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框架。英国在十八世纪后半期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得益于其缔造的商业银行体系提供了充足资本支持。
如果我们能有机地推进以上三点,一个新常态下无金融危机的可持续增长的中国,就一定会出现。第二,新的现代金融体系一定要服务于我们产业革命的完成。这个清单上包含的项目和产业,既要能稳增长,又得能调结构、实现惠民多赢,比如互联网产业、养老产业、创意产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新能源产业中最能带来综合效益的太阳能产业等。尽管所有完成崛起的国家几乎都经历过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洗礼,但中国不能经历这样的过程。
英国的教训在于商业银行体系注重稳健性,但因过度垄断和集中而失去了效率性,所以英国没再抓住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机会。中国要完成自己的产业革命,就要构建属于中国内生的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在十世纪前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已具备跟后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化条件,但因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两大基本国策,我们始终没有等来能够支持四大发明产业化的现代金融体系。这个体系应当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未来十年,我们要真正让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和开放这两大方法论对美国来说,其投资银行制度在采用和激励新技术方面具有巨大推动力,但经常会有脱离实体经济而泡沫化的倾向,因此带来愈发严重的经济和金融危机。
英国在十八世纪后半期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得益于其缔造的商业银行体系提供了充足资本支持。为此,我们需从以下三点着手: 第一,在深化金融改革过程中,坚持改革和开放的方法论。
未来十年,我们要真正让中国金融体系现代化,就必须坚持改革和开放这两大方法论。如果我们能有机地推进以上三点,一个新常态下无金融危机的可持续增长的中国,就一定会出现。第二,新的现代金融体系一定要服务于我们产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教训在于商业银行体系注重稳健性,但因过度垄断和集中而失去了效率性,所以英国没再抓住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机会。在十世纪前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已具备跟后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的技术储备和产业化条件,但因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两大基本国策,我们始终没有等来能够支持四大发明产业化的现代金融体系。这种投资银行制度也使美国后来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要想实现无金融危机的增长,我们未来十年内必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框架。经济新常态下,金融改革已被放在2015年重中之重的位置,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资本市场股票发行注册制等方面改革将依次展开。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 来源:环球时报 进入 陈雨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而100年后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个清单上包含的项目和产业,既要能稳增长,又得能调结构、实现惠民多赢,比如互联网产业、养老产业、创意产业、高端制造业以及新能源产业中最能带来综合效益的太阳能产业等。中国要完成自己的产业革命,就要构建属于中国内生的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尽管所有完成崛起的国家几乎都经历过经济和金融危机的洗礼,但中国不能经历这样的过程。这个体系应当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第三,作好十三五、十四五以及十年以后的产业战略安排,明确新常态下金融服务于什么。对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一旦出现金融危机,我们的民族复兴进程必定中断,没人能救得起我们。
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其投资银行体系。这些改革均指向一个核心目标,即在未来十年新常态期间实现中国无金融危机的可持续增长
在经济放缓之际,政府需要想办法让观众留在电影院里。就重要性而言,资金外流的风险比弱势货币对出口的暂时性支撑作用意义更为重大。
去年上半年,为了防止投机者单向押注人民币升值,中国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低了0.9%。彭博汇总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周一一度跌至较中间价低1.89%。
在那以后,中国央行过去五个月每个月都调高了中间价,说明决策者认为人民币的下跌已经过头。如今,随着人民币升值趋势摇摇欲坠,中国央行正在努力防止外汇储备的下降演变成一场溃退,在经济增速降至24年最低水平之际阻碍外商投资进入中国。由于出口飙升以及人民币连续四年走强吸引的资金流入,中国积累的外汇储备于2014年年中达到4万亿美元,在全球首屈一指。鉴于中国去年经济增速放缓至7.4%这一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遏制人民币下跌已经变得至关重要。
提高声望 在中国寻求让人民币成为全球贸易货币之际,汇率走强还会提高人民币的声望。贸易流动 高盛称,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用以保持收支平衡的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在2014年第三季度创下了630亿美元的纪录。
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央行的引导。对于中国的决策者而言,管理人民币汇率现如今变成了另一个游戏。
中国央行允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过去12个月,中国在伦敦、法兰克福和新加坡等多个城市都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